名詞釋義
依照成分來講,2014年,衛福部頒令只有「100%在來米製作」的才能標示「米粉」,50%以上米加上其他粉(可能是玉米粉、小麥粉、馬鈴薯粉)稱為「調和米粉」,米佔成分中50%以下或0%不含米的,稱「炊粉」或「水粉」......等等??????可是炊粉或水粉應該是用製程來區分出的米粉種類啊?
查了一下,不算全錯,只是有點誤導,應該是這樣解釋:
以製程來講,米粉可分兩種類型,先不論成分喔:
炊粉-製程中有一道加熱手續是用蒸的,將米漿過細目篩後蒸熟,取「蒸」的台語「炊」,稱「炊粉」。新竹米粉多為這種「炊粉」。
水粉-米漿過細目篩後直接入熱水煮熟,再浸冷水冷卻,所以叫「水粉」。彰化、埔里多生產水粉。
那衛福部規定100%純米才能叫米粉,不到50%要改叫炊粉或水粉,就超級混淆的,「依成份」跟「依製程」不要混著用啊!> <
我猜想,米佔成分不到50%的「米粉狀產品」為了讓消費者還是能夠辨識出屬於米粉一家,也沒有想到更好的名稱(45粉?零米粉?我個人覺得Q米粉還不錯),只好借用製程分類中的炊粉/水粉。
炊粉?水粉?先別戰
炊粉細軟,水粉粗Q,各有適合的料理方式跟口感愛好者。
原本我以為純米米粉也可以做炊粉/水粉,炊粉/水粉成分也可能是100%的純米。但再查了一下,水粉業者賣的產品,通常叫做調和米粉或是直接叫水粉,表示沒有人用「純米」做「水粉」!研究了一下,推論是純米應該是禁不起水粉製成那樣又抓又撈的,純米米粉特性就是容易斷裂,如果用來炒米粉會不小心炒成一坨糊糊(可是厲害的新竹媽媽們還是很會炒~)。
說實在,並沒有純米米粉一定最好,畢竟純米米粉就是細軟不Q(但是很會吸湯~有人跟我一樣炒米粉喜歡加湯的嗎?);有美食家(連結)寫到當初食品業者是因為希望降低成本、提高良率所以加入其他澱粉,不確定真的是這樣嗎?我認為這樣一講有失偏頗,事實上Q米粉的料理變化更多更大,造福的是我們這些吃客。消費者需要在意的應該是,廠商是否使用不良的澱粉或太多化學添加物等,人生短短,盡量吃單純的成分吧!

You may also like

Back to Top